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频道 > 勘探设计 >

华北岔河集油田提效开发探秘

来源:中国石油报    发布时间:2016-04-06 08:53:50 

  开发30余年的华北油田公司采油二厂岔河集油田,到“十二五”初期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已经达到80%、采收率达到34%以上,可谓“残山剩水”。但是,这个油田近几年的产量却止跌回稳并逆势回升,年产量由20余万吨重回30万吨,呈现“春和景明”的新气象。今年3月份,岔河集油田的日产量,已占采油二厂日产总量的76.1%。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老油田是如何逆转快速减产态势的呢?

  整体评价:柳暗花明又一村

  岔河集油田位于冀中霸县凹陷西部,是个5000万吨级储量的砂岩油藏,多年的增储方式就是在老油田内部和周边“扩边、扩层、扩棱”。随着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和采收率提高,这种滚动评价增储方式逐渐失效,油田产量急剧下降。

  开发多年、井网密布、含水上升的老油田,难道只有“油干灯枯”一条出路?根据国家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霸县凹陷剩余资源量在2亿吨以上,而岔河集构造带是主要油气聚集区。

  资源就是潜力。油田地质技术人员放开思路,决定对岔河集这个富油区带进行整体再评价。

  老油田尽管有大量的钻井、开发和生产性资料,但剩余油分布特征不清晰,制约着油田的精细开发。针对这一瓶颈难题,油田地质技术人员对地质认识开展6项重新研究,即“重新地震采集处理、重新地层对比、重新精细构造解释、重构沉积体系、重建油层解释图版、重算地质储量”。

  通过持续研究,他们形成了全区统一的精细地层等时格架,解决了困惑多年的油田不统层、不连片问题;通过构建沉积体系,改变河流相沉积认识;通过立体、多角度描述,使剩余油能够定量描述。

  站在整体大构造带上居高临下审视问题,让地质人员思路豁然开朗。他们将老区多年未突破空白带作为攻关重点,连续落实5个潜力目标区,部署150余口井位均获成功;而在已连片区,则重点关注主力开发层之下新油层的潜力、沿断棱富集区的潜力,采取“双靶井、侧钻井、加深井”等形式,新找到部分厚油层并打出高产井。

  “十二五”的5年间,地质人员累计在岔河集油田新增地质储量2500余万吨,新建产能20多万吨,相当于新找到半个“岔河集”,油田产量也因此支撑实现逆势回升。

  精雕细刻:巧手织出春光来

  水是砂岩油藏驱油的动力之源,但是岔河集油田多年没有分层系开采,转注、改采、回采、卡水和补层等措施反复使用,使地下水网千疮百孔,水驱能量难以保障。

  如何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地质人员根据重构体系成果,重新认识地下层与层间的关系,将产量、储量归位到相应储层,对剩余油层系分布能够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恢复长停井补井网、加密调整织井网、建产开发连井网”三种手段,提高井网对油藏的控制程度。同时,针对剩余油的不同特点,采取转注、分注、调剖、调驱等方式,达到水驱转向、扩大波及体积等目的。

\
  美编:曾庆

  尽管地下治理还是传统方法手段,但“精确制导”实现“精细水驱”后,沉寂在油层里的剩余油,就像有了一双巧手推动,从地下喷涌而出。

  近5年来,岔河集油田累计新增注水井67口、分注井101口,水驱控制程度提高3%,油藏递减减缓1.2个百分点,年均增油1万吨;同时,通过酸化、增压、大修、检管等措施,恢复长停井132口,增油10万吨。

  首尾呼应:精细运作齐增产

  手中有“粮”、有资源,但关在地下、憋在井里、丢在路上,都会影响油田最终的产量。如何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尽快让资源变产量、产量变效益?采油二厂的管理者将目光盯在精细管理上。

  这个厂机关部门发挥龙头作用,为基层优化生产提供支持。生产协调部门从“快”字上做文章,协调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加快新井钻井、试油、地面建设步伐,加快新井投产、作业搬上速度,确保生产高效运行。地质部门从“严”字上想办法,加强现场油水井资料管理,严把计量关。工程部门从“改”字上见行动,从“管、杆、泵”三方面入手,改善井筒状况,减少泵漏、杆断、泵卡等问题,延长油井检泵周期。

  在基层,管理岔河集油田的3个采油作业区,建立与油井实际生产状况吻合的生产制度,强化油水井巡回检查、洗井、加药、扫线等管理,确保开井率和开井时率。部分采油井站则以生产单元的基础情况、动态分析、重点工作为基础,总结提炼油水井管理法,保证油井设备高效、长效运行。为防止原油被盗,这些作业区还实行“夜巡承包”制度,仅今年前3个月就缴获盗油车辆25台,取缔净化点2处,减少了原油产量损失。

  背景链接

  岔河集油田是华北油田公司采油二厂的主力油田,以其断层多、构造破碎、储层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成为冀中地区典型的第三系中低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

  1978年投入开发以来,岔河集油田经过10年时间达到年产量最高峰85.6万吨。其后又通过滚动增储,实现连续15年的50万吨以上稳产期。2004年后,由于没有新增储量的投入,油田产量快速下降,到2011年降至25万吨以下。

  历经了38年岁月洗礼,岔河集油田已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1600多万吨,并先后获得中国石油“控水稳油”典型油田(区块)奖等荣誉称号。华北油田岔河集油田整体评价研究做法和经验,在股份公司进行了介绍和推广,国内知名专家鉴定这一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0年开始,华北油田公司开发部门和采油二厂开始对岔河集油田进行富油区带整体再评价。通过重构石油地质认识体系,重建岔河集油田石油地质基础,重新认识油气富集规律,重新梳理区带资源潜力,将岔南、岔中、岔北等原有油藏之间的空白区域作为评价建产的方向,通过连续5年的研究与实施,新增地质储量2500余万吨,新建产能20余万吨,使岔河集油田产量重新站上30万吨台阶。

  员工心声

  华北油田第二采油厂地质研究所产能评价室主任 任丽霞

  老油田开发后期,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对精细找油的要求更高。我们在寻找剩余油过程中,优选产能区块,对沉积特征再认识,用多种手段精细刻画砾岩界面,加强老井油层复查,构建了“砾岩遮挡超覆油藏”“深埋藏浅沉积沙三段油藏”等油藏模式,取得了地质认识的重大突破,创造了近20年来增储规模最大纪录。可以说,只要研究上细心细致,老油田总有可为。

  华北油田第二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开发一室主任 孙长红

  面对复杂断块砂岩油藏的地质条件以及注水开发的高含水阶段,油藏注水开发工作必须做到精、准、细。对油藏剩余油潜力的认识要精益求精,对油藏注水开发的治理手段要更加客观准确,对油藏注水开发的动态管理要更加细致入微。只有这样,才能将老油田的资源潜力“吃干榨尽”,实现开发投入效益最大化。

  华北油田第二采油厂岔东(南)作业区副主任 刘相海

  作为基层采油岗位来说,只有严格执行各项基础规章制度,才能保障开发基础数据的准确,才能确保地质工程决策的正确。岔河集油田虽是老油田,存在设备老化、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但通过我们基层岗位员工的共同努力,能够确保生产数据及时准确,保障开井时率,让每滴原油都能“颗粒归仓”。

  专家点评:创新认识是老油田活力之源

  (华北油田公司开发动态分析二级技术专家 刘月萍)

  石油界有句行话:油气在地质家的脑海里。由此可见地质研究人员创新认识的重要性。

  找油找气,是用有限的资料和手段,推测地下看不见的油气资源,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特别是开发一路,为了保障开发成效,以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以单井出油点为坐标原点,小步滚动慢走;现在,同样是“摸石头”,只不过“石头”变成了老区所有出油点所形成的立体信息,在此基础上去探究区带整体剩余油情况。

  正是这种视野的创新,带来了岔河集老油田地下地质认识体系的创新和突破。特别是针对主力生产层段无区域标志层、储层横向变化快、沉积厚度不稳定的特点,地质技术人员创新提出“井震控局、沉积控面、模型控线、动态控点”的全三维闭合精细地层对比技术,首次完成全油田统一地质分层。这种精细分层,让技术人员在油井间的空白带上,找到了深层油藏和整装建产区块,实现了整个油田的含油连片。

  不仅在地质增储上创新思维,技术人员还在老油田后期治理上放开手脚、打开思路。针对单井产量低、停产井比例大、地层能量低、平面及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由过去单井措施的“小治理”,向井组、井区或主力砂体的“大治理”转变,通过综合施治、油水井措施并举,使油田开发效果明显改善,递减率明显减缓。

  岔河集老油田能够走出低谷,实现中高含水期产量递减逐年减缓,靠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资源基础没有改变、技术手段没有突破、管理体制没有变革之前,创新不失为老油田重新焕发生机的活力之源。
 

 能源网 http://www.aeenets.com/ 【投稿QQ:793624614

 

\

\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