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11-18 10:20:59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场旨在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油公司”改造浪潮涌动在中原油田百里油区。围绕提升油气勘探开发核心业务效能,油田革新组织机构,理顺管理流程,明晰各级职责,突出核心业务,优化资源配置,配套管理机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组织运行,“油公司”管理模式的优势已然显现
11月15日,采油五厂新三采油管理区技术人员在视频监控室调试监控设备。至此,该厂视频监控室设备已安装完毕,5座计量站、23个单井点的视频传感器等设备正在紧张地安装之中。
目前,“油公司”建设正在中原油田全面推进。按照计划,2016年底将全部完成。
中原油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油气稳产难度逐渐加大,折旧费等固定成本持续攀升,完全成本越来越高,经营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现行管理模式与老油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老油田持续发展面临诸多考验。
“必须按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进行‘油公司’建设,提高管理效能。”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分公司总经理孔凡群说。
新体制有效激发了各层级的主观能动性。推行“油公司”改造后,油田生产运行指标明显好转,东濮老区自然递减率由23%下降到17%,机采、注水、集输系统效率提高5~7个百分点,单位油气综合能耗下降31.5%。
以采油管理区为中心,建立精干高效的油气核心业务运营机制
从2013年9月起,中原油田开启了“油公司”建设的创造性实践,积极探索老油田转型升级之路,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根本转变,着力破解“资源如何盘活?人往哪里去?效益从哪里来?”这些改革最核心的问题。
在“分公司-采油厂-油藏经营管理区”三级管理架构下,构建“分公司-采油管理区”两级核算体系,重新调整管理职能,明确分级责任,优化业务流程,改进完善管理制度,突出采油区在油藏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中原油田分公司侧重宏观管控,重点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建立完善以效益最大化为核心的勘探开发投资决策管理体系,成立了11个油气勘探地质研究项目组和6个油稳气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组,确保投资效益和发展质量同步提高。采油厂突出采油区油藏经营管理的核心地位,转变管控方式,整合后勤服务资源,推进内部市场化运作,建立以采油管理区为核心的地质研究、技术应用、作业配套、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采油管理区突出做实做优,提高技术分析、经营决策和精细管理能力,真正成为油藏经营管理的实体,以数字化改造、信息化提升为依托,专注油气开发,集输、污水处理与回注等核心业务,提升资产和资源利用效率。
在新体制下,油田对不适应企业内在发展要求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和改造,实行主辅分离,将维护维修、巡井巡线、测试等岗位从采油管理区剥离出来,建立起精干高效的油气核心业务运营机制。
“明确分级责任后,现在的工作流程更加简洁。”“油公司”建设试点单位——采油六厂马厂采油管理区经理潘鸣说。
机构整合后,采油六厂采油管理区减少用工377人,减幅达40.3%。
如何解决富余员工的去向?中原油田的思路是以劳务输出、技术服务的方式,让队伍走出油田创收创效,“以外补内”,为老油田解压脱困再辟蹊径。
目前,不仅完成“油公司”改造的采油厂大踏步地走了出去,尚未进行改造的油气生产单位也进一步解放思想,顺势而动,把目光投向外部广阔市场,开辟新的创效阵地。
曾获集团公司“红旗采油厂”称号的采油一厂,在油田政策的支持下,“联姻”东北油气分公司四平采油厂,在白山黑水间闯出新天地。今年3月,该厂140人“组团”承包四平采油厂生产代运行业务,短短一个月内将代运行区块原油日产量提升80余吨,让技术品牌在长白山下打响,每年可为企业增加千万元以上收入。采油二厂成立对外项目部,争取到华北分公司红河油田第一采油厂采油作业四区的管理业务,75名员工走出油田挖掘新的创效源……
“油公司”建设启动至今,中原油田油气主业共有4048人走出“宅田”闯市场,创收超过1亿元,成为继中原石油工程队伍之后,又一支外闯市场的有生力量。
“一波接着一波的外出创收潮,只是油田运用人力、技术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的开始。”企业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随着“油公司”体制机制的日渐形成,现有资源有了被释放、激活的条件,中原油田将进一步整合现有油气资源和开采能力,提升开发队伍的创造能力。
以信息化为依托,做实做优采油管理区,提升效能和资源利用率
坐在生产指挥中心,采油六厂马厂采油管理区技术员吴小辉,仅用10分钟就对8口油井进行了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电子巡井,并将数据传输到网络上:这是以前3个人一天的工作量。
新型采油管理区数字化技术,只需岗位员工轻点鼠标,采油管理区内的每一座井站、每一口油井、每一项参数便尽收眼底。
截至目前,油田先后对6个油藏经营管理区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实现了对生产运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控、远程管控,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已逐步被全新的现代化生产方式所取代。
“如今,管理人员不用到现场,通过远程监控画面就能准确、及时地解决问题。”采油六厂厂长马青印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管理区生产信息收集、传输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借助视频监控系统,我们能及时掌握井站施工动态,合理调配人员、设备,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大幅度提高生产运行效率。”
以数字化改造、信息化提升为依托,油田深入推进注、采、输一体化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油藏精细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据了解,油田完成数字化改造的采油管理区,问题处理效率与目前仍采用传统方式生产的采油管理区相比,平均高出26%。
改造后的马厂采油管理区运行半年多时间,在没有新井投入的情况下,原油自然产量超计划789吨,吨油操作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实际操作成本节约570多万元,创造内部利润634万元。
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算细账、干细活、提效率、增效益”的局面
9月11日,采油六厂井下作业大队作业3队队长张书功,将该队在8月份全大队利润考核中排名第一的喜讯在班前会上宣布后,职工个个喜上眉梢。
3个月前,该队还在全大队利润考核排名中倒数第一,员工人均绩效工资与其他队相比少了近千元。
新组建的采油管理区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乙方——生产服务保障单位的考核和结算更加严格。对作业队来说,经营管理不到位,账算得不细,出现质量问题,都可能赔钱,员工收入就会受影响。
面对市场化运作新模式,作业3队转变观念,算细账,干细活,提效率。3个月后,他们打了个“翻身仗”,甩掉了“老末”的帽子。
“采油管理区是甲方,我们是乙方。”采油六厂井下作业大队大队长王志坚说。市场化运作后,提高措施效益,满足甲方的质量要求,成为作业队新的工作目标。现在,作业队给采油管理区的每一口井上作业,都是一次甲乙双方“履行合同”的过程。施工结束,双方根据合同条款进行结算。
“这同以往作为一个采油厂的兄弟单位到油藏经营管理区进行作业施工,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好与不好,用与不用,不是由上级部门或哪个人说了算,而是由效益和市场说了算。”潘鸣深有感触地说,“这就从机制上避免了不考虑经济效益的措施的产生,从一开始就突出了质量和效益。”
同样,改造后隶属于采油厂的地质、工程等技术服务单位与采油管理区之间,也成为市场中的甲方和乙方。
如今,油藏经营决策的“板”全权由采油管理区来“拍”,他们根据轻重缓急、效益高低来排队,没效益的坚决不干,效益低的设法提高效益后再干。
年初以来,马厂采油管理区对40口井的措施进行了优化和效益评价,否决了7井次措施,减少无效投入132万元。油田今年先后对180多井次的油水井措施进行了优化,否决47井次,减少低效、无效投入近4000万元。(中原石油报供稿)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