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0 21:46:08
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日前全面完工,正准备投入试运行。到今年底或2014年初,一条并行的原油管道也将投入使用。
经过3年建设,总投资达25.4亿美元,途经高山峻岭、地震活跃带、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跨越多条国际河流。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心血之作的中缅油气管道,能否使我国的能源进口之路告别繁忙的马六甲海峡?
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
目前,最窄处仅有2.4公里的马六甲海峡承担着全球原油和油品运量约1/4的重任,是个名副其实的“咽喉要道”。我国进口原油约80%需要经过此处。运输线路长,运量趋于饱和,原油进口的运输成本和海上风险较高。一旦出现极端情况,马六甲海峡被封锁,中国的能源安全面临巨大风险。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从保障能源安全供给角度出发,中缅油气管道建成后可以有效减少目前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
中缅油气管道投产后,输送能力为原油2200万吨/年,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年,来自中东和非洲的部分进口原油可以经印度洋在缅甸西海岸马德岛上岸,向东北跨越缅甸全境,在云南瑞丽进入中国西南;产自缅甸近海的天然气也将通过这条管道直达中国境内。
“中缅油气管道有利于实现我国能源供应多来源、多通道、多方式,化解单纯依靠某一种运输方式的巨大风险。同时,通过油气管道建设与更多国家建立利益共同体,是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战略意义。”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刘毅军指出,从地区合作角度来讲,中缅油气管道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对能源的供给需求通过油气网络结合得更加紧密,能源通道将各方利益绑在一起,有利于地区的共同发展。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必须要使周边的国家分享到好处,中缅油气管道建成后,一方面可以通过管道运输解决周边国家的部分能源供应问题;另一方面,缅甸的天然气开发有了稳固的市场,每年来自中国的支付都将是长期稳定的收入。所以这是一个中国与周边国家多赢互惠的项目。
缅甸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缅甸每年生产原油4000多万桶和天然气80多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50多亿立方米。
掌握能源和稳定价格的力量
刘毅军说,从绝对量来讲,120亿立方米天然气也是很大的量,去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400多亿立方米,进口总量400多亿立方米,中缅天然气管道的输送量相当于去年进口总量的30%。
中缅油气管道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后,将在贵州安顺实现油气管道分离,被“油荒”困扰的重庆,将成为原油管道的末站;天然气管道,则将南下到达广西。
韩晓平指出,中缅管线是能源通向中国西南部的捷径,具有很好的经济性,使当地工业发展获得有效而经济的能源供应,老百姓生活也会受益。
刘毅军分析说,中缅油气管道对于改变西南地区能源结构十分重要。整个西南地区和广西,将提高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长期饱受“油荒”之苦的四川和重庆的状况也将得到重大改观。
有机构预测,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建成后,中国西南地区将新增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不仅将填补西南成品油生产空白,而且对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将产生巨大拉动作用。
刘毅军还告诉记者,中缅油气管道与西气东输二线在广西连通,将构成双气源的格局,这无疑给用户众多的西二线加上了一个双保险。因为天然气管线可以双方向输送,如果一条管线出现突发事件,供气中断,另一条线可以迅速补充应急。这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缅油气管道开启能源新的战略通道,这是一股保障能源供应的力量。同时,能源供应量大幅增加,也是稳定天然气价格的力量。可以避免由于国际市场的波动而价格大幅上涨。这对老百姓来说,绝对是好消息。”刘毅军说。
寻找破解资源困局的终极之路
刘毅军指出,201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2.84亿吨,中缅油气管道每年输送的2200万吨原油占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不到10%。
在韩晓平看来:“其实在油船到达中国港口前根本无法判断哪一船是运到中国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切断马六甲海峡。而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能封锁马六甲,也就可以封锁缅甸的港口,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缅油气管道不可能真正破解能源安全之困。能源来源多元化当然是最安全的,中缅管道的意义在于,如果传统的海运通道遇到油轮爆炸等突发情况时可以及时地补救。” 韩晓平说。
近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已由2000年的30.2%上升至2012年的57.8%,预计今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0%左右;2012年,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近30%。
刘毅军提出,要实现“油气进口多地区、进口方式多元化”战略,加大对国外资源的利用;同时,他呼吁尽快建立资源战略接替序列,做好煤层气和页岩气的资源储备,建立煤制气的产能储备,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理顺能源价格体系。
韩晓平认为,节能减排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另外,建立好的体制机制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国内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上,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在大庆发现之前,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是真正的贫油国。也许找到建立好的体制和机制,就会再次出现铁人。”韩晓平说。(本报记者 张 翼)
【延伸阅读】
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
目前,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分别是: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哈石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陆上(中缅油气管道)和海上(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这种格局有利于实现我国进口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供应方式多样化,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