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频道 > 石化政策 >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1 09:08:01 

?

一、如何概括“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产品结构、布局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等外部因素对行业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国粗钢产量增加了2.75亿吨,增量是历个五年计划之最,五年间跨越了4亿、5亿和6亿三个台阶,2010年产粗钢6.3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4.2%。在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干熄焦、高炉喷煤、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干法回收、蓄热燃烧技术等一批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从694千克标准煤下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了12.8%,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从2.83千克下降到1.63千克,下降了42.4%,吨钢耗新水量由8.6吨下降到4.1吨,下降了52.3%。“十一五”期间,我国淘汰落后炼铁能力1.23亿吨,炼钢能力7224万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钢铁工业在投资融资、要素流动、企业经营等市场方面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民营、外资钢铁企业互相促进,共同协调发展。大多数钢铁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31家钢铁企业在股票市场融资,活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品结构档次低、产业组织结构分散、布局不合理、落后产能规模大等结构性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铁矿石、焦煤、铬矿等资源的保障能力不强,降低了盈利能力,增加了市场经营风险;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大,进一步加重了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

二、制定并颁布《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何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应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钢铁工业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规划》,对引导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规划》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为主要编制依据,紧密结合钢铁工业的发展实际,是上述两个规划在钢铁领域的具体细化和落实。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广泛征求并吸取、采纳了有关部门、地方、行业协会和专家的意见,《规划》编制是统一行业发展认识的过程,《规划》是凝聚行业集体智慧的结晶。

《规划》与以往的钢铁工业规划相比,更加强调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突出规划宏观指导的原则性、方向性。《规划》作为“十二五”时期推动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有关企业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措施的重要依据,对促进我国钢铁企业加快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说“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是基于对我国钢铁工业现状、发展态势和外部环境综合分析作出的判断。

一是钢铁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钢铁工业是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行业,2010年消耗成品铁矿石9.2亿吨、焦炭3.3亿吨、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耗高达13.9%。为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钢铁工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二是钢铁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钢铁工业自身发展的切实需要。我国钢铁工业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长期粗放式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产品结构、产业组织结构、生产布局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原有靠规模扩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以促进钢铁工业由大变强。

三是我国钢铁工业具备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基础。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在品种质量、技术装备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进步明显,部分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钢铁工业总体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已经具备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由大到强转变的良好基础。

四、《规划》对我国粗钢消费量怎么判断?

对粗钢消费量的判断是制定钢铁工业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前提条件,也是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和领域制定规划、政策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在《规划》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同时,粗钢需求预测也是规划的难点之一,这是由钢铁等原材料工业的行业属性决定的,它们均属于从动型行业,消费量受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固定资产增长速度影响极强。《规划》分别对“十二五”时期和中远期粗钢消费量进行了分析预测。

(一)“十二五”时期粗钢消费量预测。对“十二五”时期粗钢消费量预测采用了实际调研和指标测算两种方式,以实际调研分析为主,以指标测算对实际调研分析结果做比对印证。实际调研方式采用的是行业消费调研法和地区消费平衡法:通过对实际钢材消费占全国总量90%以上的13个行业进行调研分析,预计2015年我国粗钢消费量在7.5亿吨左右;地区消费平衡法根据各省2010年粗钢实际消费量和各省已公布的“十二五”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目标等因素,预测2015年消费量为8.2亿吨。指标测算方式采用消费系数和回归分析法,预测结果范围是7.1~8.1亿吨。

实际调研预测的7.5亿吨在指标测算预测结果内,且与结果中值基本对应,两个预测结果的契合度较高。为此,《规划》以7.5亿吨作为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

考虑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一个过程,原有发展方式在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一定惯性,国内粗钢消费增长在“十二五”初期还会保持较高的水平,如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预计达到6.9亿吨,增长9.5%,表观消费量约为6.6亿吨,增长11%,今后个别年份甚至会有超过预测的增长率,有可能突破7.5亿吨的导向性预测值,接近或达到预测范围的上限。

(二)中远期粗钢消费量分析预测。《规划》分析参考美、德、日等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考虑我国发展的特殊性、阶段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结合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实际,对中远期粗钢消费量发展趋势作出了几个基本判断。一是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所需钢材均主要依靠本国生产,在工业化、城市化中前期,粗钢总量快速增长,出现峰值弧顶区并保持一定时间,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粗钢总量增长减缓以致出现负增长,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仍将符合这个规律。二是我国人口众多、国土空间大,发展不平衡,钢铁高消费将保持较长时期。三是随着钢铁工业技术进步,钢材将向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方向发展,钢材将在更加节材的新平台上满足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消费需求,因此须考虑粗钢消费的“减量化”因素。四是我国钢铁发展受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增大,钢铁产能扩张将受到限制。与上述国家比,我国人均粗钢消费量峰值将相对较低,但粗钢总量峰值弧顶区持续时间将相对较长。

基于以上判断,采用人均粗钢消费法和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系数法,预测我国中远期粗钢消费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吨。

五、怎样理解《规划》提出的品种质量目标?

钢铁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和重要的功能材料。我国钢铁工业在钢材品种质量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量大面广产品档次低,质量和稳定性较差,在一个低的层面上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如,我国2010年400MPa级及以上高强螺纹钢筋只占钢筋生产总量的40%,国外大多使用的是400MPa、500MPa,甚至用到600MPa以上。二是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不强,与下游行业衔接不畅。高品质耐蚀船板、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大口径耐热、耐高压管等高端产品在研发、生产和产业化应用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规划》提出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稳定性、满足下游需求,并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品种质量的具体发展目标。

一是对于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国内已基本能研发生产,但仍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的产品,应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强化共同推进应用机制,提高质量一贯性,实现商业化、批量化生产,自给率由目前的40~60%提高到90%以上。

二是对于船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等国内研发生产仍存在一定困难或产业化应用存在问题的产品,应推进上下游合作,加强生产和应用的衔接,以快速推进在首台、首套上的应用,自给率由目前的30%以下提高到80%以上。

三是对于消费量大、国内生产成熟、产品亟待升级换代的400MPa级及以上高强螺纹钢筋等产品,应加大生产和推广应用力度,将生产比例由目前的40%提高到80%以上。

六、《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是基于什么提出的?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是仍存在约7500万吨落后炼铁、4000万吨落后炼钢等产能;二是一些节能减排技术尚未推广应用,如,烧结脱硫技术应用仅20%;三是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钢材“减量化”应用亟需推进;五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各产业间循环经济体系。总体看,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潜力仍有挖掘的空间。

《规划》鉴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现状,结合国家提出“十二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约束性目标,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目标。

一是提出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十二五”期间继续维持原有标准,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不含铸造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通过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二是从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的角度提出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焦炉干熄焦率达到95%以上,并在重点任务中要求烧结机全部加装烟气脱硫和余热回收装置,高炉全部配备高效喷煤和余热余压回收装置。

三是钢铁工业能耗、排放总量较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中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规划》根据行业发展实际,衡量各项指标的潜力,提出2015年钢铁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该目标高于国家提出的16%的目标,但低于工业行业20%的目标,主要是考虑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已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节能潜力相对其它工业行业较小,下降18%的目标仍然十分艰巨,必须从提高附加值和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39%,折合成排放总量相当于比2010年下降了27%,远高于国家提出的8%的目标,主要是考虑我国钢铁工业烧结脱硫刚刚起步,脱硫率低,脱硫潜力大,“十二五”期间通过普及烧结脱硫可以实现大幅降低吨钢二氧化硫排放的目标。

七、为什么要将提高量大面广钢铁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建筑用螺纹钢筋、线材、中厚板和热轧板带等量大面广的钢铁产品占我国钢铁产品生产比重达80%以上,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下游行业用钢需求和转型发展的重点,目前这类钢材就产品本身而言,其主要问题是产品品种、档次和稳定性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以前,行业内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短缺品种开发上,对这些量大面广的品种重视不够,花费的精力不足,影响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数量上的矛盾已经大大弱化,产品结构调整不再是数量上的增减,而是要着重于提高钢材产品品质,促进下游行业转型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因此,《规划》提出要将提高量大面广钢铁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改善提高量大面广钢铁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稳定性将推动钢材“减量化”应用、支撑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同时减缓钢铁生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对我国钢铁工业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转变,乃至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建筑行业用螺纹钢筋为例,如“十二五”期间400MPa级及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比例由40%提高到80%,每年可减少钢筋使用量1000万吨,减少铁矿石消耗约1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万吨左右。

八、怎样理解鼓励少数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开发高端钢材品种,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

高端钢材品种产销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标准和认证方面的壁垒高,研发生产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产品多为直供销售,用户专有需求强、忠诚度高,市场开拓难度大。

高端钢材品种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研发、生产和产业化应用对钢铁企业在资金投入、技术能力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要求很高,风险性也远远高于量大面广的普通产品,若多数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和研发生产高端产品,必将导致高档次重复建设、资金及人才的浪费和市场无序竞争。比如汽车钢板,目前70~80%的市场由宝钢和国外企业占据,其它企业只能竞争余下相对低端的市场,盈利性较差;再如X80管线钢,由于近几年生产企业不断增多,供应过剩,一段时间吨钢利润只有几十元。

《规划》提出鼓励少数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差异化开发高端钢材品种,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目的是引导具有人才、技术、资金和研发体系优势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与下游用户合作,开发高端钢材产品,引导企业根据各自的条件找准定位,避免众多企业盲目投入研发高端钢材品种,形成高投资、低收益甚至亏损的局面。

九、“十二五”时期如何继续推动钢铁工业切实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加快钢铁工业装备结构升级、推进节能减排以及优化布局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时期要在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钢铁工业切实淘汰落后产能,争取全面消除按现有标准确定的落后产能,这是钢铁工业是否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是依法依规彻底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淘汰落后取得很大进展,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272万吨,炼钢产能7224万吨,绝大部分落后装备彻底拆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但仍有7500万吨落后炼铁产能和400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尚未淘汰,因此“十二五”时期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彻底淘汰。

二是不再继续提高淘汰落后的装备标准。目前,以设备容积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主要是考虑到各地执行时比较容易判别,但也导致一些企业不断扩大炉容,使产量不降反升。因此,今后淘汰落后将主要依据能耗物耗和清洁生产标准,以免企业为躲避淘汰不断对落后装备实施扩容改造,导致实质上的产能扩张或谎报瞒报装备容量等负面效果。随着科学发展的深入人心,特别是节能减排考核制度的完善,要逐步形成落后就无法生存的社会环境。

三是明确淘汰落后与发展钢铁工业的关系。把淘汰落后作为发展钢铁工业的前提条件之一。《规划》提出:将上大与压小相结合,淘汰落后与新上项目相结合;根据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情况,优先核准淘汰落后任务完成较好地区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四是严格铸造高炉认定,关好淘汰落后炼铁产能的后门。为避免借铸造用铁躲避淘汰,又保证铸造行业发展需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正在对铸造用生铁企业进行认定,并实施动态管理,在促进淘汰落后炼铁产能同时,推动铸造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十、《规划》对“十二五”时期钢铁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是怎样考虑的?

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对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十二五”时期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要继续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服务。

《规划》从两个方面对钢铁工业技术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钢铁工业技术创新的方向,要加强在工艺、技术装备,新产品新材料,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作,二是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经验证明,技术改造是最大程度发挥投资作用、尽快产出效益的有效手段。“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的形势,钢铁工业技术改造的内涵和重点任务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即技术改造要改变过去以提高质量和装备水平,同时也带动产能增长的做法,转而以提高品种质量、推进节能减排等为目标,改造的结果可能产能还会有所降低,部分环保措施还会使成本上升,但钢材性能将更高,用量将减少,与城市的发展更趋协调。为此,《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钢铁工业技术改造的五个主要领域,即品种质量、资源开发、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和两化融合,并明确了每个领域的具体技术改造重点。

十一、怎样理解“十二五”时期推进钢铁工业优化布局的思路?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要结合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在不增加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优化产业布局,并对重点区域钢铁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两市三省)、长三角地区(江苏、上海、浙江一市两省)原则上不再新建钢铁基地。我国环渤海地区钢材严重供大于求,区域内钢材消费量不到产能的50%,大部分钢材流向以南方为主的其它地区。区域内水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大,进口铁矿石海运距离远,钢材远途调运更加重了交通运输负荷。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钢材生产和消费量大,处于供略大于求的弱平衡状态,区域内土地紧缺、能源供应紧张、环境容量小,“十二五”时期要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因此,这两个地区均不宜再新建钢铁基地。

二是继续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缓解供需矛盾,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珠三角及周边地区钢铁生产不能满足区域需求,其中大部分为高附加值产品,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推进福建宁德钢铁基地建设是落实国家有关海峡西岸发展战略,将为区域内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促进钢铁工业重大布局调整。我国钢铁工业大的布局已基本形成,如在东南沿海再完成布局,则今后我国钢铁工业重大布局可基本完成。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还有利于抑制产能过剩地区钢铁产能盲目扩张,彻底打消这些地区瞄准珠三角市场的考量。(三)“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是对有保有压政策的具体落实,有利于促进宝钢、鞍钢、武钢战略布局和优化升级,推动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三是西部地区部分市场相对独立地区适度发展钢铁工业。西部地区钢铁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相对落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发展,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入,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显著加快,西部部分地区钢材需求仍有一定空间。西部地区可有条件地在具有一定资源、能源和市场优势的地区,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工业。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实力的增强,缩小东、中、西的差距,另一方面有助于东部区域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但是一定要依据资源、能源和市场做好规划,有序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支持新疆、云南、黑龙江等沿边地区,积极探索利用周边境外矿产、能源和市场,发展钢铁产业。

十二、《规划》对城市钢厂发展有哪些考虑?

据统计,2010年我国39家城市钢厂粗钢产量接近全国总产量的40%。随着城市发展水平提升和钢铁企业规模扩大,城市钢厂与城市功能不符的矛盾日益显现,在产业结构、资源、环境、能源、土地、交通等方面,部分钢铁企业不能适应城市发展新要求。面对困局,一部分城市钢厂如唐钢南区、太钢等钢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逐步缓解矛盾,初步实现了与城市协调发展。少部分城市钢厂如首钢、重钢、大连钢厂克服重重困难,实施易地搬迁,城市和企业发展都进入了新阶段,但其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需要长期关注和妥善应对。还有一部分城市钢厂在探索研究实施搬迁改造。

城市钢厂转型、远距离或近距离搬迁改造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城市钢厂发展的出发点必须以人为本,要根据所在城市发展定位、钢厂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企业实力,特别要考虑企业人员就业、生活等因素,走适合企业实情、具有地域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而不是一味追求搬迁,更不能借搬迁扩大产能。

现有的城市钢厂要学习唐钢南区、太钢的经验,力争通过原地改造升级实现与城市协调发展,继续在当地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与城市发展矛盾不可协调的钢厂,根据城市、企业、员工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实施搬迁改造或转型发展。在搬迁新厂地的选择上,要重点考虑广大职工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可能性和可承受负担,审慎选择搬迁厂址。

十三、“十二五”时期如何处理境内、境外铁矿石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怎样建立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

随着国内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铁矿石资源全球化配置的趋势已经形成,201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来源国达到40家(2011年已扩展到63家),进口量6.18亿吨,约占铁矿石消费总量的67%,比十年前提高了近32个百分点。在高矿价高收益的驱动下,2011年1~10月份国内铁矿石产量也增长了26.4%,进口铁矿石增长了10.9%,国产矿的增速大于进口矿。

在如何提高矿石的保障方面,有多种意见。比较集中的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国内矿山的开发,提高自给率,以提高话语权;二是加大国外矿山的开发力度,提高权益矿的比例。而《规划》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考虑到我国铁矿资源品位低、禀赋差,开采成本高的特点,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从资源国际化和节能减排上考虑,多用进口矿是正确的和必然的,应鼓励进口而不应作为问题。问题是我国钢铁企业对进口矿定价没有话语权,解决这个问题重点是鼓励钢铁企业走出去,不仅开矿,更重要的是建厂,将钢坯或钢材运进来,而不是只在国内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建设钢铁厂是“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发展的大战略,而提高国内铁矿资源保障度是第二层次的问题。因此,规划没有把国产矿供应比例低作为问题,也没有将国产矿保障比例作为目标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将建立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与钢铁工业发展联系起来,而不能就保障谈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开发利用国际资源,在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建立稳定、可靠的铁矿石、铬矿、锰矿、焦煤等原燃料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二是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提高尾矿回收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现有矿山的资源整合。三是加强和改善进口铁矿石管理,研究引导建立符合市场的、上下游可长期协调发展的铁矿石价格形成体系,规范国内铁矿石市场秩序。四是支持国内钢铁企业及其他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建设钢铁厂,投资参股国外钢铁企业。五是推进“减量化”用钢,提高科学使用钢材的水平,减少铁矿石消耗。六是加大废钢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废钢加工示范基地,完善加工回收配送产业链。

十四、推进钢铁工业兼并重组的必要性何在,为什么既要促进重点大型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又要推进区域内兼并重组,提出60%的产业集中度发展目标是怎样考虑的?

我国钢铁工业有7000多家企业,其中生产粗钢的企业500多家,平均规模仅100多万吨,前四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7.8%,远落后于美、日、韩70%~90%的水平。产业集中度低,一定程度上导致或加剧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以及无序竞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钢铁工业创新能力和行业自律能力的提高。“十二五”时期,兼并重组是推进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钢铁企业集团的必由之路,要结合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布局优化,深入推进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规划》明确提出重点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积极支持区域优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一是我国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出现了这两种在我国钢铁工业兼并重组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模式,既相互排斥又客观存在,从目前发展看,是符合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实际的兼并重组模式。二是这两种模式在“十二五”时期仍有较大的实施空间,将在加快我国钢铁工业兼并重组进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另外,《规划》提出支持这两种兼并重组模式,并不意味着否定或反对其他兼并重组模式,还要鼓励各地、各企业探索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如上下游的重组等。只要有利于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有利于重组企业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竞争力,就应予以支持。

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中,强调的是兼并重组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的原则。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规范行政行为,由企业通过平等协商、依法合规开展兼并重组,防止“拉郎配”。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政府对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协调管理,稳妥、高效地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避免恶性竞争、强行兼并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引导企业将兼并重组与淘汰落后、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兼并重组的协同效应,切实提升企业竞争力。

《规划》在目标中提出,“十二五”末,前十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提高到60%。这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一是考虑到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复杂性,产业集中度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二是我国国土广阔、地区发展不平衡,钢铁工业规模大、分布散,钢铁企业多种所有制并存,管理体制特色明显,我国钢铁工业很难像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钢铁工业一样,2~3家企业就占据70~80%的产量,这与我国国情不相符合也不现实,因此提出60%的发展目标更加切合我国实际。

十五、“十二五”时期为什么要推进与下游用户合作,怎样加强钢铁产业链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重视生产、建设、经营,轻视与下游行业用户的协调合作,重视制造产品,轻视提供服务,与下游产业的融合程度低,钢铁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环节的联系不紧密。导致下游行业用钢材产品升级缓慢、钢铁新产品找不到用户。如,高强螺纹钢筋等一些生产技术成熟的高性能钢铁材料推广应用缓慢,已具有生产条件的核电蒸发器管、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用不锈钢炉管等高端产品难以实现国内产业化应用。

上下游产业不能有效衔接,大大削弱了产业链竞争力。现代制造业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已经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向产业链间的竞争演变,能否与产业链上的优势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成为企业谋求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认为,产业链的延伸是解决同质化竞争,缓解总量压力的关键,是一个企业由大变强的标志之一。为此,《规划》强调钢铁企业要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与下游用户间的战略合作机制,促进钢铁企业由钢铁材料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

钢铁企业加强产业链建设首先要重视与下游用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甚至引导客户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下游用户不仅仅对钢材品种质量不断产生新需求,对相关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钢铁企业必须紧密联系用户,及时掌握用户各方面需求的变化情况。其次,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钢铁企业要加快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客户管理和服务水平。与销售产品相比,提供服务的要求更高,内涵更广,覆盖了从产品研发、生产、应用再到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钢铁企业只有以用户为中心,建立为下游用户提供完整材料解决方案的开放式服务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十六、“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国际化水平的必要性在哪里?

“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国际化水平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们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这是党中央反复强调的方针政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加以解决。

二是我国钢铁企业有相当数量的装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管理水平和开发创新水平上落后于世界先进钢铁企业。中国钢铁行业已具备相当的实力,我们要敢于吸引国外顶尖钢铁企业投资参股国内钢铁企业,吸引他们参与重大项目,要舍得给对方利益,以迅速提高我们的管理和开发能力。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先例,武钢与新日铁硅钢的合作取得了我国取向硅钢零的突破,宝钢与新日铁和阿赛洛、鞍钢与蒂森的合作,促进了汽车板的迅速提升和产业化。我国钢铁工业落后时靠改革开放,发展了自己,没有被别人吃掉,我国现在更有条件有资本开放自己。历史将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钢铁业的必然选择。

三是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国际化水平符合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潮流。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性产业,并且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首先是资源全球配置,铁矿石、焦炭、废钢、锰矿、铬矿等钢铁主要原料和辅料均有大规模的国际化市场,且贸易量不断增加;其次是产品全球配置,国际钢材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再次是技术装备和工程服务全球配置,世界主要钢铁工程公司、设备制造商的业务早已跨越了国界;最后是投资全球配置,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投资钢铁产业做了种种限制,但是跨国钢铁企业集团仍然不断出现、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从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潮流看,我国钢铁工业提高国际化水平是大势所趋。

四是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国际化水平是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变强的需要。我国粗钢生产规模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但竞争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国钢铁企业过于集中在本土经营,在全球资源、产品市场缺乏话语权,技术、管理相对落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要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必须要培养形成国际化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化经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五是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国际化水平是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钢铁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资源、能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发展,钢材需求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钢铁工业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同时必须采取措施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提高国际化水平、到境外投资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十七、《规划》对“十二五”时期加强钢铁工业标准化工作是怎样考虑的?

标准化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水平高低、影响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制造业的强弱。近年我国钢铁工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但也存在着标准制定、修订落后于快速发展需要,覆盖不全面的问题。“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强化标准在钢铁行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支撑乃至引领钢铁工业产品升级、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等工作,平稳有序地推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上下游合作,加快标准制定、修订和升级。按照钢铁工业由注重钢铁主业生产经营向注重生产和服务协调发展转变的要求,以加强与下游用户合作为重点,结合与上游原料、能源等供应商间的协调,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升级,以更好推进产品升级,优化原料供应。

二是全面实施标准化。拓宽标准覆盖面,推进钢铁工业在品种质量、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设计制造、管理经营和安全生产等各个领域的标准化,以标准为准绳促进钢铁工业方方面面的规范化发展。

三是建立以钢铁生产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钢铁生产企业是贯彻各项标准的直接执行者,要充分发挥其在标准化中的主体作用,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应加强组织管理和监督,引导企业根据发展需要、企业特色,重视推进标准制修订,用一家、几家之长为行业发展服务。

十八、“十二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将着重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对钢铁工业的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是市场经济下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和开展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能之一。“十二五”时期我部将从修订钢铁产业政策、规范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加强对钢铁工业的政策引导,并督促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政策。

一是适时修订钢铁产业政策。按照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实际,适时修订钢铁产业政策,加强与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等有关政策的衔接,明确发展方向、规定发展原则,作为宏观、系统指导钢铁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34号文)的要求,加快推进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分批公告符合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为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做好引导铁矿石流向、发放建筑钢材生产许可证、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和扶持优势企业发展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三是制定发布钢铁工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钢铁工业先进技术、产品和装备指导目录以及钢铁工业投资指南等。

十九、“十二五”时期,要从哪些方面着力完善钢铁行业管理体系?

“十二五”时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完善钢铁行业管理体系。

一是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当前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秩序还很不规范,偷税漏税、假冒伪劣和环境污染等违法违规现象和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在某些区域、某些阶段还很严重,钢铁行业管理应首先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进入和退出制度,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为钢铁工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钢铁产业政策、规划和标准对行业发展的宏观引导作用。钢铁行业管理要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与时俱进,提出适合新形势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方针政策,加强钢铁产业政策、规划和标准的编制、落实、调整和更新,以增强政府宏观引导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及时性,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上下游合作,拓展行业管理新领域。“十二五”时期,钢铁工业要增强服务意识,促进由钢铁生产商向材料服务商的转变,钢铁行业管理涵盖面也要随之向下游延伸,加强与下游行业管理部门的衔接协调,共同促进上下游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二十、“十二五”时期钢铁工业发展对资源、能源等外部支撑条件有哪些要求?

《规划》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导向性粗钢消费量为7.5亿吨,并明确了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资源保障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具体任务,这对铁矿石、焦煤、铁合金、耐火材料等外部支撑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一定时期内,长流程在我国钢铁生产仍将占据统治地位,废钢资源难有大幅增加,铁钢比将保持相对稳定。据此,我们预计“十二五”末,我国钢铁工业对铁矿石、焦炭、铁合金和耐火材料需求量分别为11.3亿吨、3.8亿吨、2800万吨和1500万吨。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 04000001号 地址: 中国北京西长安街13号 邮编: 100804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