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频道 > 国际要闻 >

[记者走基层·哈萨克斯坦篇]八年倾情“东东融合”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1 08:53:13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前首都,也是哈国第一大城市。中国石化国勘哈萨克斯坦公司总部就坐落在这里。行驶在阿拉木图市区,记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双向6车道的柏油路面,不时经过的高架桥和路旁全钢化玻璃的建筑物,除了不断闪过的俄文外,感觉和北京的四环路没什么区别。

  11月26日,中国石化报社海外采访团抵达国勘哈萨克斯坦公司总部。听取情况介绍时,记者被身边一位说汉语的哈萨克斯坦女孩所吸引。见此情景,公司总经理李健笑着解释说:“公司里会说汉语的哈方员工很多。我们到这里8年,融合方面已经摸索出自己的路子。”

  关系改善在潜移默化中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有着传统的友谊,文化方面有不少共通之处。但由于历史原因,哈方员工面对中方员工时,或多或少有着苏联“老大哥”心态。因此,国勘公司2004年购得项目后,派去的中方管理人员遇到不少难题。

  “我接手SPC子公司以后就想,既然两个国家在体制和文化方面都曾有许多共通之处,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地应该也吃得开。” 哈萨克斯坦公司副总经理翁行芳说。

  拜卡达莫夫是苏联时期的一位局级干部,是SPC公司的高管,一直没有对新来的中方领导“敞开心扉”。一次,他因高血压导致神经压迫住进医院。翁行芳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前去探望。

  “当时他正躺在病床上,看见我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后就拉着我的手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翁行芳回忆道。

  此后,这位高管在工作中特别积极主动,帮助解决了不少问题。翁行芳他们也继续润物细无声地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从公司管理层到普通司机,一个都不落下。局面很快打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婚丧嫁娶不忘“打广告”

  在哈萨克斯坦,中方员工很容易发现一些和家乡相似的习俗,比如非常重视节假日和生日,非常重视婚丧嫁娶等。于是,中方员工就主动参与当地员工的各种活动,遇到婚丧嫁娶就自掏腰包,以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

  在哈萨克斯坦,生日或婚丧嫁娶,到场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讲话,这对含蓄惯了的中国员工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们突然意识到,讲话不正是宣传中国石化的好机会吗?”李健说,公司发动所有员工,在各种社区活动中积极发言,不讲空话套话,主要介绍中国石化给当地带来的就业机会、对当地学校和医院进行的捐助等,并对活动当事人进行恰当的表扬。时间一长,当地人非常欢迎中国石化的合资公司,收购初期出现的居民不愿搬出工区、环保投诉多等情况大大减少。

  “文化融合与公司的社会责任密不可分,社会责任履行到位了,文化融合自然就好做了。”李健说。

  大家都是自己人

  在哈萨克斯坦公司,记者注意到,所有员工的衣着堪称华美,本来以为公司是为了迎接采访团而特意要求的,一问才知道,这样的着装在当地很平常。

  “受传统文化影响,当地人着装都很讲究,我们中方员工也都入乡随俗,得体的着装会让我们受到尊重。”哈萨克斯坦公司副总经理杨怀义说。

  除了着装方面,哈萨克斯坦公司的中方员工在饮食和语言方面也尽量当地化。

  “现在我一喝茶,就习惯性地加牛奶。” SZK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记臣笑着说,“在现场连吃一个月以肉食为主的哈餐也不在话下。”

  SZK子公司副总经理阿里别克告诉记者,中方员工说俄语的感觉特别好。“我觉得他和我没什么区别,都是自己人。”阿里别克指着赵记臣笑着说。

  为促进中哈员工沟通,公司每年利用节假日组织中哈员工集体郊游,组织中哈节日庆祝活动,为每一位员工过生日。他们还开展爬山、滑雪、钓鱼、篮球、乒乓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中方员工为哈国灾区捐款,对社区学校和其他公共设施进行援建等。这些活动,增进了中哈员工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增强了公司的内部凝聚力。

  这里有家的感觉

  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生活相对富足安逸。

  “针对当地员工的这种情况,我们在各种会议上,都会抽出10分钟的时间来讲理念方面的问题。”翁行芳说,公司通过各种日常会议和活动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等理念传递给哈方员工,并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增强哈方员工的“精神生存感”。

  “曾经有一位哈方员工主动来找我谈话,说一家外资企业想让他过去,工资比这边高,但他拒绝了,因为他觉得这里能找到家的感觉。”翁行芳说。

  阿利亚是个80后。10年前,她受从事石油工作的父亲的影响,接受中资公司资助到中国石油大学学习工商管理。2007年毕业时,她选择了中国石化国勘哈萨克斯坦公司。

  哈萨克斯坦公司SPC子公司副总经理阿巴特介绍说,公司每年都会拿出投资额的1%搞培训,不仅培训内部员工,而且选拔当地品学兼优的学生到中国学习。

  “能在中国合资企业里工作是件很骄傲的事,我在这里收获了友情和爱情。”阿利亚说。

  阿利亚的丈夫同样是受资助到中国石油大学读书的学生,比阿利亚早一年毕业。他们在学校仅仅是认识,毕业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家公司。(记者张书翰 孟乐 杜波 何世念)

               稿件来源:中国石化报 亚欧能源网 投稿QQ:2367677326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