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频道 > 关注专题 >

尼日尔河三角洲遭疯狂石油开采生态恶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1 08:13:07 

奥洛伊比一号井 奥洛伊比一号井


  尼日尔河三角洲的石油对整个国家的贡献可谓居功至伟,从法律和道义上来说,当地人民理应获得相当的回报。但事与愿违,石油不仅没有给尼日尔河三角洲带来福音,却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噩梦。

  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奥洛伊比(Oloibiri)村一个废弃的油井旁立着块锈迹斑斑的牌子,上面写着:“Oloibiri well No.1, drilled June 1956, 12,008 feet”(一号井,1956年钻探,深度1.2万英尺)。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石油工业遗迹在尼日利亚石油史上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正是这里攫取的第一桶原油开启了该国石油商业化的进程。石油开采之前,奥洛伊比不足500人,而在鼎盛时期(1960年代),这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口最多时达1万人,昭示着石油时代一夕“繁荣”的神话。但石油榨干后,它迅速被无情地抛弃,归于沉寂。

  如今这里的居民不足1000人,住在最简陋的贫民窟中惨淡度日,没有干净的饮用水、没有电、没有道路,更别说学校、医院等设施了;而且周遭的环境因为石油开采而面目全非,传统的生活方式也被彻底地割裂,前途渺茫,后无退路。奥洛伊比是尼日尔河三角洲的一个符号和缩影:人们坐在巨额石油财富上绝望、哀叹、愤怒!

  “液体黄金”储量世界第九

  从资源上来说,尼日尔河三角洲确实是自然的瑰宝、大地的宠儿。作为世界第三大湿地,也被誉为最富饶的湿地,三角洲的生物物种极为多样,是大量水产物种和陆栖动植物的天堂。非洲最大的红树林生长在三角洲数千平方公里广阔的沼泽地上,其经济价值毋庸置疑。该地区盛产棕榈油、橡胶和可可等经济作物,大米、木薯和薯蓣等粮食作物,以及菠萝、橘子、葡萄、酸橙和香蕉等热带水果。沿海地区出产的海产品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

  然而,这些东西与蕴藏在地下的石油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据现有资料显示,尼日利亚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58亿桶,列世界第九位、非洲第二位。相信随着石油资源开发的深入,尤其是对深海油田勘探的不断推进,储量行情还将会继续看涨。尼日利亚的石油几乎全部埋藏在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地底和海洋深处,总储量占全国95%以上。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石油属于“轻甜”(light, sweet)石油,流动性强且含硫量低,能够轻易地炼制出汽油和柴油,深受世界各地主顾的青睐,成为人人渴求的“液体黄金”。

  1970年代,尼日利亚政府成立了管理全国石油资源的石油资源局、国家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发,主要是采取合资经营形式,由国家石油公司控股,外国公司作业,共同攫取尼日尔河三角洲的石油财富。石油开采的速度日新月异,1990年代早期,尼日尔河三角洲已有349个油井、22个集油站、1个中转油库;1990年代中期,油井数量增加到1500个,中转油库3个,铺设有大约1万公里的管线;到了2007年的时候,油井数量已达5428个,集油站为275个,并建成了10个出口油库、4个炼油厂。目前,尼日利亚日产原油约230万—250万桶,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中排名第五,居非洲首位。

  石油反成尼日尔河三角洲噩梦

  自1956年从奥洛伊比喷涌出第一桶石油后,尼日尔河三角洲在国家中的经济地位与日俱增,国民经济比重从1959年的0.1%飙升到1967年的87%,目前仍占据着40%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95%的外贸收入。石油产品给尼日利亚带来了巨额财富,1958—2007年间,通过原油给国家换回4500亿美元的收入。

  由是观之,尼日尔河三角洲的石油对整个国家的贡献可谓居功至伟,从法律和道义上来说,当地人民理应获得相当的回报。但事与愿违,石油不仅没有给尼日尔河三角洲带来福音,却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噩梦。

  经济学上,对于那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不自由、不发展,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和政治发展出现负相关关系,甚至由资源引发冲突和战争的现象通常用“资源诅咒”理论来解释。在尼日尔河三角洲,该理论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水深火热 民生凋敝

  尼日尔河三角洲是尼日利亚最不发达的地区,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3100多万百姓,大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极度糟糕,73%的人缺少安全的饮用水,70%的家庭电力不足,大多数社区教育设施奇缺,小学的入学率低于40%。由于贫困,在一些地方最基本的医疗机构仅能覆盖2%的人口;整个地区人口的预期寿命只有46.8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达20%,为世界最高的地区之一;儿童营养不良率在58%—75%之间,其中严重营养不良的占10%—12%,中度营养不良的占18%—23%,轻度营养不良的占30%—40%。令人费解的是,这里尽管蕴藏着丰富的原油,但汽油价格却是全国最高的。这些情况显示,尼日尔河三角洲产出了大量的石油财富,却丝毫没有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准。

  竭泽而渔 环境污染

  石油开采着眼于短期效益,无视生态影响,往往对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石油管道破裂导致原油泄漏的事件数千起,数百万桶原油流入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污染了当地的土壤、河流和近海,周围的居民甚至连日常生活必需的干净水都无法喝上;而且这些泄漏的石油经常会自燃起火,将大片农作物和森林化为灰烬,对空气、土壤、河流造成污染;开采原油过程而伴生的天然气空放燃烧,也严重污染了当地空气。在石油开采之前,人们依附于上天赐给的自然生态,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大部分百姓是农民、渔民和猎人。但如今,他们的小溪、湖泊、土地、庄稼被毁于一旦,无法从事传统的农业、渔业和狩猎活动,生计难以维持。

  社会动荡 暴力猖獗

  社会不平等和生态灾难,激发了严重的动荡和暴力活动。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调查,仅在巴耶尔萨、三角洲与河流三州(产油的核心地带),至今已爆发过至少120—150次极度危险的冲突。长期的冲突导致该地区产生了血腥的暴力文化,暴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心怀不满的年轻人拉帮结派,破坏石油设施,绑架、杀害外国石油工人,甚至故意破坏输油管道,以为只要石油流进小溪,村子就能获得大笔赔偿。特别是2006年以来,三角洲的武装分子开始频繁绑架外国石油公司的石油工人和技术专家,以索要赎金,使该地区的动荡局势进一步加剧。一系列的暴力活动,也严重干扰了石油开采工作,据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NNPC)统计,1998—2003年间,每年有400起针对石油设施的破坏活动;1999年至2005年,国家因各种冲突而导致的石油收入损失总量达68亿美元。

  纵观尼日尔河三角洲,因为石油的存在而形成一种“定式”:石油开采—环境恶化—人民贫困—暴力反抗—悲剧上演。深受其害的奥戈尼人在痛斥石油公司的吟唱诗中写道:“壳牌公司的焰火乃是地狱之火,火光照人,而我们却一无所得,徒为受诅咒的壳牌操劳!”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